吉田博
《米国シリーズ エル・キャピタン》
大正14 (1925) 年
YOSHIDA Hiroshi
El Capitan, The United States Series
1925
吉田博(YOSHIDA Hiroshi)從20多歲時起就多次出國旅行,積極地將包含自己作品在內的日本畫家作品介紹到國外。第3次訪美時帶去的木刻版畫廣獲好評,以此為契機,吉田(YOSHIDA)回國後便立刻雇用雕刻師與拓印師,在他親自監修之下著手開始製作版畫。「酋長岩」是位於優勝美地溪谷的花崗岩,高約1000公尺。他以整張畫作來呈現懸崖峭壁,單純構圖反而更生動地傳達出它的景觀之奇特與魄力。
この作品はカーソルを合わせると拡大可能です
吉田博
《日本アルプス十二題 劔山の朝》
大正15 (1926) 年
YOSHIDA Hiroshi
Morning on Tsurugisan, Twelve Scenes in the Japan Alps
1926
吉田(YOSHIDA)也是一位如假包換的登山家,每到夏天他就會進入山裡搭帳篷,在變化多端的山岳風光中捕捉一瞬之美。本作品便是他在1926年製作的『日本アルプス十二題』(Twelve Scenes in the Japan Alps)系列中尤其美妙的一幅木刻版畫。畫中,劔山的山脊被朝陽染紅,夏日天空雲層滾滾,但另一方面,近處的營帳仍被濃密黑暗籠罩著。透過色彩漸層與拓印技法的細微變化,漂亮地呈現出生氣勃勃的自然界景色。
この作品はカーソルを合わせると拡大可能です
吉田博
《瀬戸内海集 光る海》
大正15 (1926) 年
YOSHIDA Hiroshi
Glittering Sea, The Inland Sea Series
1926
這是具代表性的海景連續作品『瀬戸内海集』(The Inland Sea Series)第一作。如同其標題,主題是在於海面本身而非帆船,透過圓鑿痕來巧妙地呈現出閃爍搖曳的燦爛光輝。吉田(YOSHIDA)藉由源自西洋畫的寫實風格以及在水彩畫中培養而成的色彩感覺,致力於用木刻版畫描繪出千變萬化的光線及空氣。他有時甚至會親自進行雕刻和拓印,對這些技法有深入瞭解,才能催生出超越了傳統浮世繪且細膩無比的表現方式。
この作品はカーソルを合わせると拡大可能です
吉田博
《渓流》
昭和3 (1928) 年
YOSHIDA Hiroshi
Rapids
1928
這是吉田(YOSHIDA)將自己曾經畫過油畫的題材予以放大重新呈現的木刻版畫,焦點放在水流的有趣之處上。木刻版畫在製作時,要重疊拓印的印版愈多就會愈困難,而且紙張較大的情況下,紙張吸收水分後會伸縮,更容易造成偏移。這幅作品長54.5公分、寬82.8公分,就木刻版畫而言拓印在相當大張的紙上,但卻完全看不到拓印有偏移,是一幅展現出精美完成度、魄力十足的鉅作。
この作品はカーソルを合わせると拡大可能です
吉田博
《印度と東南アジア フワテプールシクリ》
昭和6 (1931) 年
YOSHIDA Hiroshi
Fatehpur Sikri,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
1931
前往以印度為首的東南亞各國旅行,為吉田(YOSHIDA)的木刻版畫帶來了全新造形。取材自北印度古都的這幅作品,便刻意模糊輪廓線,透過重疊拓印較淡的相同色系,呈現出伊斯蘭建築物上精緻阿拉伯式花紋之間滲透進來的光線。這幅作品始於畫家對喜瑪拉雅山的憧憬,誕生自埋首於寫生的旅程,它營造出充滿金色光芒的世界,洋溢著一股超越了寫生的夢幻迷惑氣氛。
この作品はカーソルを合わせると拡大可能です
吉田博
《陽明門》
昭和12 (1937) 年
YOSHIDA Hiroshi
Yomei Gate
1937
吉田博(YOSHIDA Hiroshi)的木刻版畫特質之一,就是印版的數量多得無可比擬。藉由用印版精心細膩地重疊拓印,造就了讓人難以想像是木刻版畫的精緻寫實感。各作品平均使用30張以上的印版,而這幅《陽明門》(Yomei Gate)更是透過多達96張印版的浩大工程製作而成。不僅重現了建築物的複雜結構與古老意趣,彷彿還傳遞出歷史悠久的神社境內所具備的莊嚴氣息。
この作品はカーソルを合わせると拡大可能です